聚梦文学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美文 > 美文摘抄 >

美文摘抄

著名现代诗全文及赏析

2022-04-29 11:23美文摘抄
著名现代诗全文及赏析 1、《乡愁》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
  著名现代诗全文及赏析
 
  1、《乡愁》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著名现代诗全文及赏析-第1张图片-创载网
 
  2、《乡色酒》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赏析:
 
  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浓的现代小诗。说它淡,淡在诗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说它浓,浓在诗情,浓浓的相思,浓浓的乡愁。仔细品尝这杯《乡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诗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对宋词小令的发扬与创新,对称均匀,简约精纯。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乡色酒》是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精华,用传统的审美形式酿出的当代人的民族情思。这种远近时间的跨越、空间距离的跳跃、“你”“我”位置的变换,虽是几字之别,却能景象迁移、情绪突变,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园而他乡,油然而生浓浓的相思,无限的乡愁。
 
  著名现代诗全文及赏析-第2张图片-创载网
 
  3、《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赏析:
 
  徐志摩在这样短短的小诗中,用了那么单纯的意境,那么谨严的格式,那么简明的旋律,点化出一个朦胧而晶莹,小巧而无垠的世界。我们漫步在这个世界之中,生发出多少人生的慨叹,多少往事的追怀,多少往事的回味,……但,并不如泣如诉,更不呼天抢地。
 
  我们只是缓缓而有点沉重地漫步,偶尔抬头仰望,透过葡萄架或深蓝的云彩,恰有一朵流星飞逝而过,我们心中,升起了缕缕淡淡的哀伤。但仍然漫步,那缓缓而又有点沉重的足音,如一个“永恒”,驻留在夜的天空。
 
  不失轻盈,不失飘逸,却总是掩饰不住现实的悲伤,情感深处隐伏着一丝淡淡的失落。诗人对于美,对于人生,并不是看得可有可无的,而是怀着深深的眷恋,执着的追求,只是“美”抑或人生的其他,都像天空中的云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间都无影无踪。
 
  他有憧憬,同时又无法摆脱一丝淡淡的哀伤。“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似乎达观,超脱。但在审美心理上,却并非如此,“最好你忘掉”,其实是最不能忘掉。没有一点超脱,没有一点可有可无。
 
  有的是现实的哀伤,是一个真实的人,执着于生活的人,执着于理想的人,在屡遭失意中唱出的歌。憧憬与绝望,悲哀与潇洒,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是一个纯诗人的哀感。他的潇洒与飘逸,也多半是他为了追求典雅的美,节制自己的感情而来的。
 
  著名现代诗全文及赏析-第3张图片-创载网
 
  4、《春》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赏析:
 
  春,是一个被古今中外诗人写得太多的题材。想到它,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一系列相关词语与意象。那么,如何用陈旧的想像写出新的、给人以强烈感受的"春之歌"呢?新的感觉方式、新的诗学观念以及新的词语力量都是必须的。
 
  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诗歌内在的张力和戏剧性,往往将一系列充满对抗、冲突的词语和意象组织在一起,以形成错综、复杂而又强烈的抒情形式。在穆旦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三组不同色调的词语。
 
  其一是强烈而动感的:火焰、摇曳、渴求、拥抱、反抗、伸、推、点燃;其二是静态的:绿色、土地、看、归依;这是草与花朵的对立,春天内在的对立;也是"醒"与"蛊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燥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
 
  "窗子"是一种媒介,它分隔又联系了"欲望"与"看",从而带来第三组体现着张力共存的词语:紧闭、卷曲、组合。这三组词汇相互交织,组构了诗歌的基本框架,也奠定了诗歌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紧凑而充满张力的语言;以及饱满的节奏和集中的意象。
 
  5、《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著名现代诗全文及赏析-第4张图片-创载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赏析:
 
  诗中主要有“雨巷”和“丁香花”两个意象,这两个意象很美。从而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意境。一是雨巷,细雨迷蒙的江南小巷,经历雨水侵袭的青石地板路,颓圮的篱墙,青色的屋瓦,“我”撑着油纸伞,带着惆怅与彷徨追寻“我”渴盼的“丁香姑娘”。
 
  雨巷是潮湿的,是狭窄的,是悠长的。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雨巷不失为可以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苦苦求索追寻,让人不禁发问,我在苦苦追寻求索什么?
 
  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的常见意象。因其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极容易凋谢,花色为淡紫色或纯白色,颜色高洁、冷艳,文人墨客往往把它作为哀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
 
  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愁”等诗句中的丁香意象都是愁闷的象征,丁香是愁品的化身。但是,丁香又是高洁、美丽的,在宋代诗人王十朋看来,连傲视严寒的梅花也休能与丁香相媲美,因为丁香独具幽香。
 
  在《雨巷》中诗人将丁香所具有的品质赋予一位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是丁香,丁香即是姑娘。这个姑娘具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可以象征惆怅、高洁、美丽的事物,让人感到无限的怅惘。
 
  而“丁香姑娘”是解读本诗的一把钥匙,历来见仁见智,备受争议。笔者从课文的理解出发,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认为本诗歌的主题主要可以解读为以下四种。
 
  10首现代诗,最好诗人是较有名的。
 
  中国著名现代诗十首:
 
  一、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二、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痒痒的甜蜜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三、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消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五、废名的《星》
 
  满天的星,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海棠花影,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清洁真如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春花秋月也都是的,子非鱼安知鱼。
 
  六、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七、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八、闻一多的《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九、冯至的《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冰冷地没有言语---
 
  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走过;
 
  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十、何其芳的《预言》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於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著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疲倦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著野兽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著,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与你同行,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转眼地望著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呵,你终於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著名现代诗全文及赏析-第5张图片-创载网
 
  扩展资料:
 
  现代诗特点: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现代诗鉴赏方法:
 
  1、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
 
  2、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
 
  3、明虚实
 
  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
 
  4、推敲手法
 
  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
 
  5、知人论世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句话是说,欲解其诗,必知其人,必论作者所处的时代。
 
  现代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
 
  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现代诗人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Universityof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4]。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来源于:E网 本文网址:/meiwen/62261.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和本文网址!